今天,咱们聊聊三分球

   2023-09-15 09:17:27 20
核心提示:今天,咱们聊聊三分球。自从联盟有了三分线开始,到这个赛季为止,联盟中每支球队场均三分出手的增加几乎是线性的。用python简单画一下。可以看到,除了1994-1996三个赛季,因为三分线变短,三分出手有了明显的爆发式增加之外,其余年份的三分球出手可以说是稳步增长。至于为什么三分球的出手这么稳定的增长?我觉得有两个

今天,咱们聊聊三分球。

自从联盟有了三分线开始,到这个赛季为止,联盟中每支球队场均三分出手的增加几乎是线性的。用python简单画一下。

可以看到,除了1994-1996三个赛季,因为三分线变短,三分出手有了明显的爆发式增加之外,其余年份的三分球出手可以说是稳步增长。

至于为什么三分球的出手这么稳定的增长?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传统教练及球员对于三分球的看法上的接受和转变,二,数据分析在篮球场上的应用。

先说第一点,传统教练和球员对于三分球的态度。其实,直到现在,他们依旧是不喜欢,只不过不喜欢并不阻碍他们意识到三分球的重要性。引用波波维奇的一段话。

“我仍然厌恶三分球。我永远也不会真正接受它。我不认为那是篮球。我认为三分球就是花式投篮之类的花招。为什么我们没有五分球呢?为什么没有七分球呢?你懂吗,到哪为止呢,这类的东西。”

“但那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这只是传统派的思想。某种程度上,你最好接受三分球,不然你会输得很惨。每一次我们赢得总冠军,三分球都是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它的影响力太大了以至于你必须拥有三分球的能力。没有人在这一方面比金州勇士做得更好,你也知道他们的战绩。所以,三分球是很重要的。你不能忽视它。”

在马刺2014年总冠军之旅后,波波维奇曾表示,“我不能因为我个人不喜欢三分球并认为三分球毁了这项运动,就(在这一点上)顽固不化。我仍旧厌恶它。”

时间再往前一些,当年NBA刚刚引入三分线时,奥尔巴赫是怎么说的?

“我们不需要三分球。要我说的话,不要做任何改变。”他还表示三分球出现的原因是“电视台因为收视率低下而恐慌”。

细究起来,事实上大多数上一辈球员及教练对于三分球都抱着不置可否的态度。乔治-卡尔表示,“NBA球员对于三分球都有一些抵触,因为三分球是起源于ABA的东西。有很多年的时间,NBA球员都会说,‘三分球不是一个好的投篮,那只是街头篮球场上的东西’。”

第一位真正敞开双手拥抱三分球的是里克-皮蒂诺,他与1985-86赛季接手了普罗维登斯大学篮球队,将普罗维登斯由大东赛区的最后一名带到了1986-87赛季的NCAA四强。他的篮球哲学是什么?投三分,在普罗维登斯的两个赛季,头一年他要求球员们每场投15个三分,第二年更是提高到了25个。当时,效力于普罗维登斯的现任雷霆队主帅比利-多诺万甚至表示,“我记得他当年让我们一场投35个三分。这在当时完全是有悖于传统篮球常理的。”

1987年,里克-皮蒂诺入主尼克斯担任主教练,第一年将尼克斯带进了季后赛,第二年带领尼克斯打出了52胜30负的战绩,并投出了创纪录的1147个三分球,之前的记录仅为705个。但是他要求球员们只有在一下四种情况下才能出手三分:一,抢到前场篮板后的二次进攻;二,突破后的分球;三,inside-out似的内传外;四,攻防转换后的快攻。这四条准则在今天看来仍是值得奉行的准则,可见里克-皮蒂诺对于三分球这一技术的预见性。

那么传统教练们为什么不喜欢三分球?

拉里-布朗的话或许很有代表性,“我从来不是三分球的最大拥护者。我最大的担心在于,当我去公园篮球场时或者当我看高中孩子们打球时,在热身训练时每个人都只是在投三分。这样的话,我不认为我们的比赛会进步。我不认为篮球比赛的发明者在发明这项运动之处想把重点防到外围投篮时,但是,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

波波维奇也表示,“拉里有多恨三分球,我就有多恨三分球。对我来说,这不是篮球,但是你必须要用它。如果你不用,那你就有麻烦了。但是你总会感觉这像是作弊一样。(有了三分球之后)球员们的空切少了,球员们的无球移动也少了,我们都跑着相同的战术来找到那个空位的人。每个人都在打挡拆,做墙的人顺下,然后防守人要选择是否补位防守他。当做墙的人在挡拆之后提到三分线附近寻找投篮机会时,防守人要决定如何选择。这其实挺无聊的。”

但嘴里这么说,身体还是很诚实。马刺和波波从来不是顽固迂腐之人,是他们首先发现了底角三分的价值,自1997年以来,马刺队比联盟中其他任何球队都要多投出1000个三分球。

在之后,太阳队出现了。

帕特-莱利说过,“三分球的发展并不完全是自然的,它的发展是被人推动的,这种推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个人指的就是德安东尼。

“我们试图打破那种固有的偏见——光靠投三分是无法赢球的,”德安东尼说,“我们没有打inside-out。我们只是打篮球而已。”

“当你回顾三分球的历史时,它通常与闲散的毫无纪律性的篮球挂钩,所以投三分有一种耻辱的感觉。”德安东尼表示,“一旦你投出一个不那么理性的三分球,或是你的三分球出手数超过了当时人们的心理预期,就会有一种观点:你没有被好好教练指导过。”

在德安东尼眼中,三分球的价值体现在哪?

“你怎么才能疏通禁区呢?如果我们能在三分线保持威胁性,我们就可以(更轻松的)进入禁区得到上篮。我想要的是得到(轻松的)上篮。这是我真正追求的。所以,你可以投更多三分,有拉开空间的四号位,有一个能投三分的中锋也不错。之后的一切都应运而生。”

篮球场上空间的概念在此之后愈发重要,时至今日,早已深入人心。撇开空间谈战术在今天已经看不到了。甚至于,在讨论战术时太多球迷对于空间有了偏执般的执着。扯远了,回归正题。

从德安东尼的话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数据分析的影响——三分和上篮,篮球场上最有价值最有效率的两种得分方式。但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我们也看到了三分和上篮,究竟是哪一个在德安东尼的心理占有更高的位置——毫无疑问是上篮。即便三分与上篮有着近乎相同的每回合得分(points per possesion),但在一个特定回合中,上篮转化为得分的几率显然比三分球更高。在德安东尼看来,三分球是一种手段,打开拥堵的禁区得到上篮的手段,而非战术的目的。这当然只是他的初衷,到太阳队的后期,这种界限已经很模糊了。

这之后,热火出现了。作为詹姆斯的球迷,直到今天,我仍然秉持这样一个观点:热火队是第一支仰仗小球战术赢得总冠军的球队。有趣的是,热火的小球产生之初并非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成果,反而像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拼凑。2012年季后赛第二轮,波什在与步行者的第一战中因腹部拉伤而下场(直到与凯尔特人的第六场才复出),热火涉险过关,夺得首胜;之后的第二场,热火依然坚持的两个内线的传统,詹姆斯+韦德+查尔莫斯+图雷亚夫+哈斯勒姆,以78-75三分的分差败北。

斯波表示:“我们不能得分,除非我们拿出出人意料的战术,不然我们无法赢得那个系列赛。”

于是,系列赛第三场,热火排出了詹姆斯+韦德+查尔莫斯+巴蒂尔+皮特曼的组合,最终却在步行者主场输了19分,韦德状态不佳,打出了职业生涯季后赛最差表现,13投2中仅有5分入账。但斯波咬牙挺住了,他看到了这套阵容的可能性。

“那场比赛之后,我走过球员通道时,就知道了之后我们要打的战术,不管比分如何。”斯波表示,“我屏蔽了一切外界的声音,每个人都认为我们不能以这样的方式赢球,起码不能靠这个赢得总冠军。但我不在乎(他们的看法)。”

“他们都告诉我放弃这种战术,”斯波笑着说,“他们认为我疯了。”

这是热火真正找到自己的Identity的转折点。之后的三场比赛,热火排出了詹姆斯+韦德+查尔莫斯+巴蒂尔+图雷亚夫的组合,连下三城,詹韦后三场场均合砍65.3分。说来有趣的是,这三场比赛中有两场巴蒂尔都是7投1中,仅有一场比赛进攻端发挥出色,三分球5投4中。但很多时候,未必需要真正的投进才能拉开空间,只要让对手心里清楚的知道有这么一个不得不防的三分威胁在场上,往往就足够了。

斯波后来表示,“巴蒂尔就是我的肖恩-马里昂,他的存在打开了所有的可能。”

再往后,波什在总决赛第二场终于重回首发阵容,詹姆斯+韦德+查尔莫斯+巴蒂尔+波什的阵容终于成型。热火,终于,拿到了自己三巨头时代的第一个冠军。

热火赢得总冠军的当晚,德安东尼收到斯波的短信,“这个总冠军献给你,我们到达了顶点。”

“直到有人用小球战术取得了突破赢得了总冠军,”德安东尼表示,“不然总会有一些从未相信过小球战术的老球员,因为他们不是那么打球的,我也明白他们的出发点。直到等到有人(靠小球战术)赢得了总冠军——而这个人正是热火队——但是又有了勒布朗-詹姆斯的影响,他们会说,‘他们赢球是依靠詹姆斯,而不是他们打法上的不同’。”

下面看看2011-12赛季热火常用阵容的时间分布。

对比一下2012-13赛季热火常用阵容的时间分布。

非常清楚的可以看到,2011-12赛季热火最常用的6个阵容组合里,无可避免的都有两个大个,要么波什+乔尔安东尼,要么波什+哈斯勒姆,要么哈斯勒姆+乔尔安东尼;而到了2012-13赛季,除了使用时间最长的波什+哈斯勒姆的首发阵容,其余的无一例外均为一大四小的变种,充当中锋的不是波什便是鸟人安德森,保证了阵容的换房速度和灵活性。

热火的进攻效率也从2011-12赛季的联盟第八位(得分效率,即Offensive rating为106.6)攀升到了2012-13赛季的联盟第二位(得分效率,及Offensive rating为112.3)。

遗憾的是,热火队小球战术的倚仗之一,巴蒂尔,在2013-14赛季已经35岁了,竞技状态大幅下滑。为什么他是热火小球阵容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因为大多数时候是他在防守端照看对方的大前锋。热火不是没有试着找寻能够替代他的角色,但是刘易斯实在不能说得上是太好的补充。

再后来,勇士出现了,勇士的伟大已经有他们变态的战绩和总冠军支撑了,我怕一说又刹不住车,就不多说了,改天单独写一篇勇士的文章。

数据分析的兴起

篮球卫道士们或许不会喜欢数据分析在篮球界的愈发兴起,因为这样或多或少使得原本“纯粹”的比赛不那么“纯粹”了。但无可否认的是,人们通过数据分析及其在篮球场上的应用印证了很多有悖于传统篮球思想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当要数,三分球。

三分球到底价值几何?

用我的小学数学算一下,三个两分球,得六分,两个三分球,也是六分。3/2=1.5,每个三分球的价值等同于两分球的1.5倍。如果你喜欢听英文解说的话,到了最后时刻比分接近的时候,解说们通常会说:it is only a one possesion game(直译:这仍是一个回合的比赛,意味着比分落后的一方在一个进攻回合内有机会追回比分)。如果你领先一分并拥有球权,即便进一个两分,比赛仍是one possesion game;而进一个三分,比赛就成了two possesions。

复杂点儿,看看三分球出手占球队总出手的比例与球队进攻效率(Offensive rating)的关系。

三分球出手占总出手比例大于30%的九只球队,无一例外的,球队进攻效率都处于联盟中上游(76人差一点儿就混进来了)。

再复杂点儿,投三分就是为了投三分吗?

其实不然,随着三分球的发展,另一个概念应运而生,前文也提到过,那就是空间。这个概念发展到现在已然泛滥,甚至让部分球迷对其有了些偏执的拥护。概念是死的,人是活的,好歹不能让空间这个概念框住。

空间怎么创造?要远距离投篮,场上五个人,好歹得四个人有射程吧。那怎么做到这一点。方法有二:要么找个会投篮的大个子,要么找个能防住对面大个子的还有一手投篮的小个子。前者以诺维茨基、乐福、安德森、弗莱、卡明斯基为代表,后者则有巴蒂尔、格林、马里昂。

下图为高个投手(身高六尺十寸往上)数量的增长趋势。红点为每36分钟三分出手超过4次的球员人数,黄点为命中率高于36%的球员人数。

很清晰的可以看到,高个投手无论是人数还是命中率都有不小的提高。他们的出现,让挡拆终于不再单调,做墙的人也从顺下和高位中投里换了新玩法,pick and pop,即做墙后提到三分线跳投。空间概念的应用和延伸,使得挡拆战术的丰富性和进攻效率大大提高了,也使之成为了联盟中最为主流的进攻发起战术。

再有,随着数据分析的普及,另一个概念也越来越被人所熟知,那就是,效率。效率值的诞生是数据分析发展到一定程度最直接浅白理所当然的结果,单位时间产出or单位时间收益,套用到篮球里面即是之前提到过的每回合得分,看起来无论如何也应该作为一个衡量球员与球队的标准。如此的判断标准也让一种篮球哲学应运而生——莫雷篮球,即篮下——三分(尤其是底角)——罚球,球队在进攻端以创造出以上三种投篮为目的。火箭队无疑就是这么做的,看看火箭队的2014-2015赛季的投篮热区图(热区图为出手比例图,颜色越红即代表出手比例越高)。

整只球队中投比例仅占总投篮比例的16.4%。

与之对比,看看2015-16赛季的勇士。

看看2015-16赛季的马刺。
索性再看看2015-16赛季的骑士。

对比可以看到,火箭队对于莫雷篮球的哲学可谓是贯彻得死心塌地。连续两年,火箭队在三分出手比率上排名联盟第一位(2014-15赛季为37.0%,本赛季为38.2%);场均三分出手数在2014-15赛季排名联盟第一,出手31.8次,本赛季排名联盟第二,出手30.8次;场均罚球出手数在2014-15赛季排第二,出手27.8次,本赛季排名联盟第一,出手29.5次。

再说一点,现在的数据分析可能已经到了球迷们无法想象的程度。目前我们球迷所能接触到的数据,说实话,无论是基础数据还是高阶数据,无一例外的全是对于比赛无用的数据,换句话说,从这些数据中你无法窥知比赛的全貌,你几乎无法得知球员的习惯。早在2011年库班的采访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在有了player tracking之后,球队对于数据分析的应用到了何种程度(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9w_XUQyJJQ,注:十分推荐,其中库班谈到了2011年小牛队对于詹姆斯所做的针对性防守)。今年的MIT斯隆讨论会上对于挡拆做墙的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点(链接:http://www.sloansportsconference.com/wp-content/uploads/2016/02/1530-Basketball.pdf),对于球队在防守挡拆时的选择——换防、包夹、under(后卫绕过screen)、over(后卫挤过screen)等各种类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这篇文章中的数据选取和应用看来,球员的做墙成功率、做墙频率、习惯的做墙位置等数据在球队间肯定也不是秘密了。

有趣的是,今年季后赛NBA将首次推出“hustle stat”,粗略的翻译一下,似乎可译作“拼搏数据”,用以记录一下数据。

how often defenders contest 2- and 3-point shots, 即防守球员干扰投篮的频率

deflections by defensive players, 即防守球员对进攻端传球阻挡的次数

charges taken, 即进攻犯规制造次数

which players recover loose balls, 即争夺自由球的球员统计

and so-called "screen assists," which the league defines as picks that lead directly to a made field goal attempt by a teammate,即“做墙式助攻”,联盟给的定义是做墙所直接导致的投篮命中。

可以想见的是,我们会在未来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数据,或许有一天,我们真的可以从数据中解读出比赛真实的样子。

最后,抱歉这么久才更新专栏。其实我写了很多草稿,只是三分钟热度,好多草稿都没有完成,并且写的过程中往往刹不住车,越写越啰嗦,越写越多。希望以后至少两周能写一篇吧。

参考资料:

1.http://espn.go.com/nba/playoffs/2015/story/_/id/12993098/nba-35-year-war-3-pointer

引文部分多出自这篇文章,值得一读。

2.The NBA is destroying every three-point shooting record (again)

3.How important is the 3-point shot in todays NBA?

4.NBA will track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标签: sdf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8:30-5:30

选择下列客服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微信
客服

微信客服
顶部